【夏令营面面观】
作者: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假期模式开启。孩子去哪儿?干什么?成为父母焦虑的事情。
学生家长李童的手机里收藏着一堆信息:旅游的,游学的,补习班的……大人上班,孩子当然不可能一个人在家,找地儿,托管起来,可以学习,可以游玩,这是她最简单的想法。
“不管是去培训机构学习的‘N次游’,还是到外走走看看的游学,在培训机构的宣传册里,都叫夏令营。”在李童看来,给孩子选择一个夏令营大概是她这样双职工家庭暑期的标配。她也清楚,一些所谓的夏令营不过又是补习班的翻版。那夏令营应该是什么样子,如何保证夏令营的质量?
现有夏令营效果难以保障
在一家机构的网站中对普通夏令营是这样描述的:以艺术、学科辅导为主的教育机构,在暑期兼做夏令营活动,主要以励志、拓展、军事训练、游学为主要形式,目标模糊,效果难以保障。这也是对目前的夏令营做出的评价。
搭上夏令营这趟班车,各种夏令营课程扑面而来——既有在机构内开设的校内营,如:幼儿英语逻辑思维营、科普英语高阶阅读营、英语故事表演营……也有在校外开设的校外营:如亲子营、航海营、文化酷旅……
铺天盖地的夏令营名目繁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工作人员许爱靖介绍,就内容而言,有火爆的国际游学类、户外运动类、自然教育类、人文生活类,还有专业化的国学读经、音乐类等,组织者不仅有培训机构、旅行社、学校,还有培训机构与旅行社合作,或者其他机构自办的。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看来,现在的夏令营有泛化之势。“夏令营活动不能成为学校生活的简单再现。恰恰相反,夏令营的第一使命就是解放孩子,让他们尝试一种完全不同于学校生活的体验,并使他们感受到世界的博大和生命的壮丽。如果说假期的意义之一在于让学生过一种不同于学校的生活,那么,夏令营应当使这种意义达到极致。”
夏令营必须坚持育人第一
无疑,夏令营市场是一个美味的“大蛋糕”。
面对各种各样的夏令营,学生家长吴狄有些不知所措:“孩子还小,高端的国际游学就不用想了。”半个多月,差不多4万多元的价格在她看来,确实高了。她也听说,有些旅游项目则占了游学的大部分行程,不知道是“游”还是“学”。而那些一周左右的影视之旅,励志拓展夏令营价格也在四五千。“这价格跟出去一次短期旅游也差不多了。”
其实,不少家长都有疑问,一次价格不菲的夏令营真的物有所值吗?
面对社会上各种名目繁多的领袖训练营,学生家长唐恩厚看来,疑惑不少。“不可否认,夏令营对孩子成长有作用,但不同夏令营组织者的机构资质、培训内容设计、师资水平怎样?”这些是衡量一个夏令营水平的核心因素。“有的夏令营设计的感恩励志环节流眼泪太多,孩子嗓子喊到嘶哑,累得精疲力竭;有的活动设计不分孩子年龄、性格一锅烩;还有走进山里、农村的夏令营玩的成分太多,感觉对孩子教育效果不大。”
“夏令营活动应当进入标准化、专业化运作时代,这也是人们对某些夏令营产生的质疑所在。”孙云晓介绍,1948年,美国夏令营协会制定的夏令营认证标准得到美国法律认可,并被政府指定为夏令营产业的行业标准,现在已发展成为包含健康、安全和规划等300多项实施细则的认证体系,例如营地工作人员与孩子的比例、如何解决孩子不遵守纪律以及想家问题等。国内应当制定夏令营的行业标准,实行夏令营行业准入。
孙云晓认为,夏令营教育,作为一种补充教育,在一些国家,已成为教育体制的一部分。夏令营的本质特征是体验教育,教育的本质决定夏令营具有公益性,不能以营利为第一目标或主要目标,必须坚持育人第一和公益至上。
汉寿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