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校长会”,加入我们
精彩导读
“教育即生长”,身为家长或教师,我们的使命在于为孩子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孩子的修养与情怀一定与身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环境能在移默化中影响、改变一个人,须知素养是被熏陶出来的。所以,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于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人。
“
【作者简介】
郑英,浙江教育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感动杭城十大教师、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全国骨干班主任研修班主讲专家,省名师、名校长培训导师。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2016年1月30日,郑英老师写给家长的一封信《致家长》的上半部分,相信家有儿女者都能从中受到启发和触动:
致家长
亲爱的家长朋友:
转眼间,一学期过去了。您,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感叹时光的飞逝呢!
时光飞逝,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时间的过客,倘若能把握每一个当下,那么在我们回首时便会赫然发现路上有自己清晰的脚印。对于时间,我们不虚度不辜负不耽误,这便是务实与务虚的分水岭——务实的人把握每一个当下,务虚的人把大把时间花费在纠结和后悔上。我写下这封信,便是以务实的姿态对待这个难得的家校沟通机会。
我一字一字地写下,也请您逐句逐句阅读,并试着就其中的内容与孩子做一次悉心交谈。提这样的请求并非因为信中所写的都是字字珠玑言言金玉,而是您的认真会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父母如此认真我没有理由敷衍。您的做事态度,很大程度会成为孩子的“模板”,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精神源头。我们奉行两条:学会做人——做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学会做事——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极致。我们相信,您会是这两条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谈班级
教育在于唤醒,一个孩子只有内心被唤醒,才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把学生唤醒,让他们发现自己,然后做更好的自己,这是我们班全体教师的教育信念和教育坚守。为此,我们试着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并尽我们所能给予一点指导,一个老师,是没有理由做精神的侏儒和思想的贫者。
我坚持每天批阅孩子们的“凡人微语”,中有他们诸多成长的喜悦或是烦恼、焦虑或是欣喜,对此,我一一用心回复。爱往者爱返,我也收获着孩子们“郑老师,你让我走出了迷潭”之类的溢美之词……当然,更多时候,对孩子们的一些困惑与苦痛,我无以开解,所以,我没有理由停滞。
面对每一个孩子,我们努力为他们开辟精神发展的领域,让他们展示自己,感觉到自己始终在大家的视线里,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为此,我们尝试着搭建各类平台,让孩子们流光溢彩,让他们的独特性得到深刻观照和提升。
如今,看到孩子们昂扬的姿态,我深深感叹,班级真的是孩子们精神生命的孕育之所,理想中的班级,是能和孩子们的精神、气质相契合的。
谈阅读
教育,从来都不只是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而是关乎精神和心灵的格局。而精神的濡染和心灵的润色是一幅工笔画,需要画师细细着色让笔意清润。为着这,我努力培育孩子们阅读的习惯,并利用有限的闲暇时间过一点有书籍等精神媒介相伴的生活:
每天早上,在孩子们的晨读声中,我端坐讲台上静静看书,一者是源于阅读是我的个人喜好,二者源于认识到教师的无声濡染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为师者书香致远,而学生是教师的精神后裔。
我经常性去西湖文化广场的博库书城,在菲比咖啡馆,就着音乐品味书香,在文字的风景里沉醉。如果您的孩子有时间也有兴趣,不妨相约前往。
午饭后,利用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倪晨曦都会播放音乐,让教室流淌每秒的节奏。我们还将准备组织观看《开讲啦》等节目或是《阿甘正传》等电影,因为“电影既是艺术,也是生活……电影的诞生是个奇迹,奇在现实竟能如此奇妙地瞬间再现。电影的全部就是在努力使这种神奇感永存和再生。”(苏姗桑塔格语)
我准备购置一批中华书局出版的国学丛书,待孩子们毕业,每人挑走自己喜欢的一份,权当是我的一份礼物,礼物虽小,但有它的精神格局,因为书籍让心灵有了栖居之地。
“教育即生长”,身为家长或教师,我们的使命在于为孩子创造适合生长的环境,孩子的修养与情怀一定与身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环境能在移默化中影响、改变一个人,须知素养是被熏陶出来的。所以,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在于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人,尤其在精神世界里,孩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会映射我们的某些“基因”。如果我们自身的思想很孱弱,孩子多半羸弱。所以,各位家长朋友,在您繁忙之余,也为书籍报刊留一片天地。阅读,这种不言之举,如羚羊挂角,虽无迹可求,却有种有力的内在力量。
谈亲子
感谢您一直支持我的工作,也感动于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信赖,愿意对我敞开心扉诉说种种。诉说最多的,莫过于孩子的“不懂事”,你们曾痛苦于“为何我的孩子总是跟我逆着来”,曾困惑于“我的话他总是不听”,曾无耐于“我都是为了他好他还不领情”……
对此,家长朋友们,我们试着换个角度,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心理感受。
我们不妨这样想,走过了初中这一程,孩子将与你们渐行渐远,因为你们的孩子高中基本住校,大学基本外地,工作基本很忙,所以好好珍惜眼下在你看来并不美好但好歹亲子还在一起的时光吧,过了这个村难有那个店了。
对于孩子,胡适的《我的儿子》特别值得父母们阅读,他说:“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譬如树上开花,花落天然结果。那果便是你。那树便是我。树本无心结子,我也无恩于你。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我待你的恩谊。将来你长大时,这是我所期望于你: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做我的孝顺儿子。”
同样值得深味的还有纪伯伦的《论孩子》,中有一句:“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这样想,是不是另有一番滋味上心头?
谈闲暇
人生的意义在于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生活,人接近完整与幸福的程度在于他自主发展的程度,自主程度越深,离完整与幸福越近。给孩子留出一片空间,相信孩子有内在的自我成长的动力、能力和秩序,让孩子以独立的人格面对他自己的世界,走自己想走的路,才能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才能拥有快乐的今天和广阔的未来。所以,需要给孩子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主生长并进退有据。
让孩子有时间与自己相处,在孤独、沉寂的内在宇宙里审视自己与他人与环境的关系,做一个真诚而清醒的自省者,藉之反而对人性有了深刻而同情的理解。一个人对人性越是了解,他看问题就越深刻对人就越包容。“要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龙应台如是说。
让孩子有时间与他人相处。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丰富的素材,那就让他们淋漓尽致地发挥。周末时,他们早上睡到日上三竿,呼上几个死党聚众聊天,或是玩着梦寐以求期盼已久的游戏,或是穿上学校不允许自己却喜欢得不行的衣服戴着耳塞呼啦啦去飞车……家长们对此是不是感到五味杂陈纠结难决?是不是摇摆在容忍与训斥的两端?训斥吧,心有不忍,毕竟难得放松;视而不见吧,心有不甘,担心孩子因此荒疏了学业。其实,假期是一种调整,犹如各类赛事的中场休息,为的是让后继的场赛更精彩。只要事先一定与孩子订立一份规则,在规则之内,您充分温柔,规则之外,请不要吝啬自己的威严。
让孩子有时间与大自然相处,体悟大自然的规律和心情,感受大自然的生命力,并将这种生命与自身的生命贯通起来,从而感知自己生命的强大。
如果您担心孩子无所事事,进而无事生非,那么与他们一起种上一些“庄稼”吧,这是抵抗“杂草”的最好办法。比如可以让孩子做点家务,使之在生活的各种场景中都保持“在场”,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幸福生活的参与者和共同制造者,而不是旁观者和单方享受者。人犹植物,需要强根固本。价值感,是一个人的根,被需要,是一个人的本。这些因子一旦被激活,将在电光火石的那个瞬间将蕴育出无限生命力,让人渴求强大以便担当。做家务,是激发他们价值感和被需要的良好方式。
记得入学伊始,我便和孩子们一起描绘着未来三年的蓝图,并将这份蓝图归结为一个点——雅。它要求外塑形象,内修品质,二者相济有功,旨在让全体成员(包括你我)求真、向善、臻美。这颗种子一旦在心灵深处发芽,那么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向着真、善、美生长,并行不悖。让孩子学会健康、充实、快乐地过一段闲暇生活,是对“雅”最好的修行和诠释。
放手让孩子飞翔,鸟儿如果过分爱惜它的翅膀,它将失去飞翔。孩子一定要“离开”,才能开展他自己。
谈学习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对于“新”的解读,我尤其喜欢《大学》中的表述,文中描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意指商汤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所以,君子无处不追求完美。
对于你们的孩子,这个“新”尤其会落点于学业上。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渴望革故鼎新从头开始。然而学习讲究的是细水长流文火慢炖,最忌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十日寒。
根据15年的带班经历,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关乎四个要素:学习态度,那种即便遭遇困境也始终昂扬的姿态;学习品性,那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品性;学习习惯,那种让学习成为潜意识的自觉行动的力量;学习品质,一种享受学习品味学习的快乐的高品质。拥有这四要素,想不优秀都难。
您的孩子可能在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上尚未挺立,那就从学习态度和学习品性开始吧,只要方向对就不要怕路远,能走多远就走多远。为此,我提供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与孩子商量着制定计划,一旦确定,就必须认真执行。不要因为工作忙事情多而“合理”地违背你的承诺,也不要勿用尊重和民主而对孩子的一切不闻不问。如果孩子节前放任节后恶补,很可能与您的执行有关。
2.征得孩子同意,拍下孩子的作业发给科任老师或发给我,我们会及时予以鼓励或是指导,老师的评价会是孩子的一种动力,尤其对于自主性不强的孩子。
3.遇见不明白的,可以与我或与其他家长交流,或是通过百度搜索,有事找度娘,你会获得很多信息的。
4.建议将体育锻炼也列入计划,短期是为了体育中考,长期是为了强健的体魄。不要小看孩子的耐受力,面对大课间的魔鬼训练,我曾告诉他们“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不经受磨练,就无以超越”,他们深以为然。
5.拍下孩子的寒假片段,可以是照片,可以是微电影或是VCR,感觉我们“始终在一起”,我们在不同地方看到了“现场直播”,这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
6.如果您愿意,挑一张每年当中最好的照片,做成ppT,配上一句话或一段文字,这会是给孩子最惊喜的礼物。
7.最后,重复前面的一点,我们与孩子一起阅读,做孩子精神上的积极陪伴,以求与孩子达到心灵上的息息相通。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让我们一起以务实的姿态行走,从“迩”处着手,从“卑”处落脚,陪伴孩子充实地走过初中最后一段时光。
文章来源:卓尔教育沙龙
“校长会”官方微信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及教育界人士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诚邀您积极参与评论及互动。
小编个人微信号:18500644716 或wangze1229,欢迎深交哦!
声明:本公众号原创稿件欢迎大家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校长会”。本公众号转载的其他稿件,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欢迎联系小编,我们会在后续转载文章中声明。谢谢!
点击以下标题,阅读校长会原创稿件:
【独家】周国平: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
【独家?教改实战】山东济阳实验二小卢箭:课堂是生命与生命高质量的对话
【独家口述】名校长高万祥:从事真教育,才能带来职业成就感
【独家】“超凡”魏书生:教育哪儿来这么多新鲜事
【独家】著名教育家柳斌:不要玩西方舶来的花样,须警惕“教育国际化”
【独家重磅】详解芬兰课程表改革:”世界最佳教育系统“,为孩子未来而战
【独家】他们为什么最崇拜周杰伦?教育学生先弄清什么是“学生的样”
【独家?教改实战】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刘雪梅:课改只能“笨”着来
【品质学校系列报道】万泉小学景小霞:教育终极目标是为了孩子将来更幸福
【品质学校系列报道】上海复兴高级中学陈永平:真正的有效教学是育人和育分的和谐统一
感谢关注:校长会
微信号:xiaozhangclub
汉寿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