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13年12月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而部分有着“四六级情结”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学生因为再次错过向学校提出抗议。然而,校方却明确回应,学校不会设立英语四六级考点,建议学生不要被这项“不合理”的考试制度所左右。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甚至表示,学校不会在办学理念上作出让步。
笔者赞成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做法,甚至呼吁国内其他高校也取消四六级考点,向这一饱受诟病的考试说“不”,迫使其真正改革,成为社会化考试。
首先,西交利物浦大学不设立四六级考点的做法是从学校建校时就开始的——学校认为这项考试与学校育人理念有冲突,不希望学生再次陷入四六级应试过程的泥淖中。换言之,学校的这一做法不是突然心血来潮,让学生毫无准备。所有报考该校的学生都应该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如果自己想参加四六级考试,不认同该校的做法,也就不要报考该校。而该校处理这一事件的态度也并无过错,学校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迎合不合理的制度,也就不会做无原则的变通。
其次,四六级考试的改革方向就是“社会化”,要淡化行政色彩,不与学校教学挂钩,国家教改规划纲要对考试升学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就是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可奇怪的是,这一考试却要由学校组织报名,不接受社会考生报名,这是强化该考试与学校的关系,与改革方向背道而驰。这也是四六级考试变异的根本原因。主导这一考试的教育部门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考试、学生考试情况作为评价学校教育教学的指标,而学校为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也就有意无意把这一考试与学生学位挂钩,制造严重的应试英语。
因此,如果西交利物浦的学生想参加这一考试,不是找学校抗议让学校设立考点,而应该是抗议、批评这一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如果其作为一项社会化考试,报考与学校无关,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这一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换言之,四六级考试要求大学生在学校报考的方式,就是对学校的绑架。
近年来,教育部门一直宣称要对四六级进行改革,如果真想改革,就从先取消这种报考方式做起,做到完全由学生自主选择报考,如此一来,还有如此多的学生选择这一考试吗?西交利物浦校方也建议,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要走向社会。比如在江苏省统一设立标准化考试考场,让省内大学生自主选择。笔者同样支持这一建议。
再次,学生之所以要报考四六级,是因为国内一些用人单位提出四六级成绩的要求。事实上,这种用人要求也是畸形的。一个用人单位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组织的笔试、面试,来考查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何还要用已被舆论质疑、根本体现不出学生实际英语能力的考试成绩呢?用人单位将四六级成绩作为录用人才的门槛,是四六级考试行政化的继续,即在行政力量的统筹下,大学要组织学生考试、用人单位要认可这一考试的权威性。因此,一个有科学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管理体系的用人单位,也应拒绝四六级考试。
推进一项不合理的制度的改革是需要勇气的,西交利物浦能坚持“抵制”四六级考试的做法值得敬佩,这也需要学生和家长,以至社会机构的共同支持。大家不要一边责骂某制度的不合理,一边又在各种行政、利益的因素纠缠下,继续维持不合理的格局。其实,只要大学纷纷站出来不设立四六级的考点,一些用人单位联合起来宣布不再认可四六级成绩,四六级考试就不得不改。这才是釜底抽薪之举,从而迫使考试必须走向社会化的改革。
目前,我国一些省市已经提出对大学英语评价进行改革。比如上海就提出,对于大学生的英语能力考核,应基于学生课程表现的学业成绩考试,而非需经过课程学习的语言水平考试,这被解读为让四六级考试淡出大学英语教学。然而,如果原有的考试组织形式不变,四六级的地位也就难以撼动。从这一角度说,西交利物浦的坚持,为我国推进教改,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熊丙奇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