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亚夫:2014年社会舆论"围攻"英语教育值得反思

时间:2016-09-20 09:31:07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2014年度教育改革与创新系列访谈⑥】

龚亚夫:2014年社会舆论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

回顾整个2014年,有关英语教育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从今年年初开始,"救救汉语"、"取消小学英语"的呼声不断;5、6月份"英语将退出高考"传言更是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随后,万众瞩目的高考改革方案公布,确认考试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舆论暂时得到平息。然而,长期以来中国人"投入很多、收效较低"的困境、建立社会测评体系的讨论仍在继续……

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看来,前一段时间舆论对英语教育的"围攻"并非空穴来风。无论是社会舆论对外语教育价值的认识,还是教育界本身对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都应该认真反思。

人们普遍认为英语教学是教学生使用一种工具是很大误解

光明网教育:最近一个时期,"救救汉语"、"取消小学英语"等成了舆论普遍关注的话题,5、6月份传言"英语将退出高考"更掀起一阵热议。社会舆论为什么"围攻"英语教育?您认为当前英语教育最大的问题在哪?

龚亚夫:从今年春天社会舆论对外语教学进行了一场"围攻",有人说取消小学英语,救救汉语。有人说学英语没有用,学了这么长时间也学不好。还有的说要回归英语的工具性本质等等。随着国务院高考改革文件的公布,确认说高考科目不变,分值不变,外语提供两次考试的机会,这个舆论现在逐渐平息了。近期,教育部启动"国家外语能力测评体系"的设计,有关政府官员更把外语能力看做国家软实力和国民关键能力之一。但是,我认为外语教学界现在应该反思一下,为什么社会舆论会对外语教学进行这样一场围攻。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人们普遍认为英语教育无非是教学生掌握一种与外国人交流的工具。社会舆论对于外语教育价值的认识还停留在工具性的层面,比如,质疑学外语有什么用呢?今后工作也用不上,这是对外语教育的价值认识不清。

另外,中小学外语教学的目标也是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如果把语言运用能力,或者说语言交流作为外语教学的唯一核心目标,就忽略了语言教育本身的更深的价值。所以我的观点是,现在需要从更宏观的高度来考虑我们的英语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改革。

英语教育既要教会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也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光明网教育:您说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评价等各个方面改革,那么,改革首先是什么呢?什么是"核心素养"?

龚亚夫:首先是观念和目标。我们应该纠正的是英语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的观念。英语确实是交流的工具,但外语教育不是仅仅为了教会学生掌握一种与人交流的工具。英语教育的价值还在于通过语言学习,塑造健康的品格、培养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当前中小学英语教育一个主要问题是用了最多的时间,学了一些很少能用到的东西,而这些内容却不一定有助于实现"培养健康的人"的教育目标。

教育部2014年提出了一个深化课程改革的文件,其中一个关键词就是要设计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实际上,90年代OECD提出的"关键能力",美国提出"二十一世纪技能"的概念,跟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有很多的相同地方,这里头就包括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现在通常译为"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能力,还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同时,还要发展良好、健康的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育部提出培养核心素养,我理解,就是指的这些品质。那么,英语教育能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质,就是我说的"更宏观的方面"。如果仅仅看学了英语是否有实际交流需要,特别是口头交流的需要,那么可以说,绝大部分的人能使用的机会很少。但是,如果从培养人的角度看英语教育的价值,就会发现,学习英语可以培养人的不同思维方式、特别是通过另一种语言学会严谨缜密的思维认知方法,学会与人沟通、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通行的行为规范、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那么,英语教育就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这样,即使学生不一定有马上出国、与外国人交流的机会,也能发展一种健康的品格,国际视野和思辨能力。现代汉语的奠基人,很多国学的大师,大都在外语方面有很深造诣,实际上,学习外语,也有助于对于母语的理解,与母语学习不是对立的关系。

英语教育不仅仅是教问路点菜 还要教的是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光明网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品格、创新能力,英语教学内容需要做出哪些改变呢?

龚亚夫:我认为应该设计一种多元目标的英语。也就是说,在英语教育中要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调整我们的目标,改变以培养交际能力为唯一目标的外语教育观念,需要增加社会文化和思维认知的目标。

大家都在谈要培养创造性能力、思辨能力,但是,很少人现在意识到,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这些能力和品格之间的关系。现在的英语教学内容往往是语言的技能层面、个人实用的交往方面多,有思想内涵的内容较少,尤其是小学和初中,基本是模仿英语国家为生活在他们国家环境的人个人实用的内容,问路、点菜、打电话等话题,内容比较肤浅,很少涉及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涉及品格培养的内容更少。如果英语教育能和培养品格、思维认知结合起来,学习那些有助于心智发展的内容,使学生通过语言学习表达有思想深度的话题,那么英语教育就有可能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如果我们教给学生各种有助于发展思辨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学生按照这些方法思维,慢慢就变成了一种品格了。英语教育的价值在于通过语言学习影响他们的态度,影响他们的行为,学会做人。英语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打招呼、问路、点菜,而是教给他们一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但是现在缺乏这样一种细致的指标,也就是说我们缺乏一个真正的培养学生素养的体系。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需要改变,检测手段需要多样,考试的内容需要变革。

其次,也要改变功能-结构大纲的设计思路。现在中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遵循的叫做功能意念,或者功能结构大纲。但是功能意念这种思路编写教材,其实并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并没有真正考虑思辨能力问题,并没有真正考虑人的情感培养问题以及品格培养问题,还是一种工具性的目标。我们需要改变话题的内容,不能仅仅学习那些"生存英语"的内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评价内容的改革。目前人们往往关注是考听力、还是靠口语,如何多次考试,或者什么时候实施社会化考试等等。但是我认为,这都不是核心的问题。核心的问题是考什么。

光明网教育:回顾2014年,在教育创新和改革方面,您感受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对中国教育改革您有何期待?

龚亚夫:我认为就是教育部年初发布的"教基"4号文件(编者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如果按照这个文件的发展方向,目前很多问题都需要重新思考,但是很多教育界的人还没有认识到今后教育改革的方向,建议大家好好读一读。

还有国务院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社会舆论目前关注的还是今后考几科、分值等等。其实,我认为真正的意义在于要设计综合评价的改革,这样的改革就不是仅仅纸笔的测试,不仅仅是知识的检测,而是多方面的素质。虽然这样的改革恐怕也需要很长时间的试验和不断改进,但是我很期待这样的改革。当然,中国的教育问题往往不是教育部门可以解决的,教育问题涉及国家各个方面的改革,仅靠教育部门是难以完成的。

光明网记者 李平沙整理

汉寿人物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