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回忆恩师燕国材(1)

时间:2016-09-19 05:22:47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忘恩师】

作者:朱永新

1980年9月,还是大三学生的我,从当时的江苏师范学院选送到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班。当时,教育科学元气尚未复苏,是“文革”后心理学科首次在该校重新开课。学校派出了最强阵容的师资队伍,一批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李伯黍、陈科美、吴福元、陈桂生等已经张开双臂拥抱即将到来的“科学的春天”,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恩师燕国材先生。

我清晰地记得与燕先生第一次相见的情形。那一天,教室里来了一位个子不高但气度不凡的中年人。上课铃一响,他就健步登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下“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很快我们就知道,这就是学术界的传奇式人物——燕国材教授。燕先生博学多才,这八个大字就是他倡导的治学方法。他把“创新”作为治学的灵魂,也作为对弟子们的期待。“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八个字,自此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我治学的座右铭。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回忆恩师燕国材

朱永新(右)与老师燕国材在一起。资料照片

燕师1930年12月29日出生在美丽的桃花源边,17岁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20岁时考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大学毕业后不久,他就出版了个人专著《马卡连柯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学术界崭露头角。只是,随之而来的反右运动,让这位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离开了心爱的教学岗位,先是劳动改造,再是到图书馆搬书。20世纪80年代初,他差不多与我们同时走进了课堂,给我们开设了“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三门课。

燕师是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重要开创者。他反对“言必称希腊,言必称西方”的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主张系统整理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的遗产,并身体力行,出版了《先秦心理学思想研究》等一批专著。有一次,他用“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诗句,开始了他对中国心理学史课程的讲授。这句也许不太经典的诗,却激起了我这个年轻学子的强烈冲动——研究中国心理学史,解析中国人的心灵。于是,有了我们师徒间的长期合作。

在燕师的精神引领和具体指导下,我很快完成了第一篇中国心理学史的习作《朱熹心理思想研究》。没有想到,这篇出自初学者的论文,被燕师带到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上,经向潘菽、高觉敷等教授的大力推荐,很快收录在《中国心理学史》文集中。我的第二篇习作《二程心理思想研究》,也被燕师推荐到核心期刊《心理学报》,很快变成了铅字。不久,我被他破格推荐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的编纂工作。这期间,我撰写的条目被出版社编辑作为“样板”条目供其他作者参考,还闹出了责任编辑张人骏教授到苏州大学来寻找“朱老先生”的笑话。要知道,当时大百科全书的作者至少需要有大学讲师的职称呢。

汉寿人物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