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航空武器专家马登武:用生命烛光照亮学生未来

时间:2016-05-04 16:08:33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用生命烛光照亮学生未来——追记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马登武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教授、航空武器专家马登武生病住院后,不到一年时间,100多批次领导、同事、学生、部队官兵来探望他。不了解情况的医护人员很诧异:“这是个多大的领导?”

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军校教员。早在读研究生时,马登武体检就查出肝脏不太好,医生建议他少喝酒、多休息。十几年来,他只做到了第一点,到后来医生都对他发脾气了,他只能不好意思地解释说,太忙,没时间。

“事关部队战斗力建设的事,一刻也等不起啊!延误了部队的事,那就是罪人!”他常常这样说。

马登武常年坚持“711”工作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

他刻苦攻关,实现了某型战机军械系统的完全自主保障。这些年主编专著、教材11本,培养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29人,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

学院政治部主任翁军对一件事印象非常深刻。那是2010年一个冬夜,他带着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园里巡视,偌大的校园空无一人。这时,他发现教员办公楼的一扇窗户还透着灯光,这个唯一亮灯的房间就是马登武的办公室,他正带着学生在科研攻关。

妻子王海玲对马登武这些年的作息时间表非常熟悉:每天中午12点半下班,晚上7点半下班,吃完晚饭再去加班,11点后才会回家,双休日和寒暑假也照样如此。

马登武去外地出差总是后半夜回家,王海玲劝他:“你不能好好休息一晚,第二天再回来吗?”马登武却说:“那我第二天就上不了全天班了啊。”

2012年,马登武的女儿在电视上看到“用生命托起祖国战机的航空英模”、英年早逝的罗阳的先进事迹后,突然问王海玲:“妈妈,爸爸身体不好,总是在外面出差,会不会像罗阳叔叔一样啊?”过了好半天,王海玲都没说话,女儿一扭头,看到妈妈已经哭红了双眼。

尽管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但马登武从未耽搁工作。一年冬天,一架担负作战值班任务的某主战飞机军械系统突发故障,如不及时解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接到求助电话后,马登武心急如焚,第二天中午便赶到部队。连续奋战两天,他不但排除了故障,还发现了该型飞机的一个设计缺陷,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场官兵连呼:“马教授你太神了!”

2012年7月,上级机关主管领导给在北京开会的马登武打电话,咨询一个战机保障难题,请他有空的时候做个调研。马登武二话没说,会后连夜从北京赶回,7天后就向机关提交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他经常告诉学生:“军事斗争准备缺的就是时间,军人的眼中要始终充满威胁,要想新装备形成战斗力,必须和时间赛跑。”

某型飞机的军械系统测试设备没有故障定位功能,一旦出现故障,飞机军械系统状态无法判别,这将严重制约部队战时保障能力的提升。马登武打起背包进驻机场,和他的团队一道,全身心地投入到该系统的研制中。

缺乏资料,他们就四处走访部队,东拼西凑硬是搜集了半米厚的检修资料;没有经费,他们就选择最便宜的交通出行,舍不得住宾馆又不愿打扰部队,就借住在农民家里。

凭着这股百折不挠的劲头,马登武和他的团队对该型飞机全部军械子系统、几十个部件的所有电路进行反解反绘,最终彻底实现了该型战机军械系统的自主保障。

该学院政委龚理华感慨地说:“他的心里始终装着部队,装着装备,装着学生,唯独没有他自己。”

同事们都知道,马登武对学生好。2007年冬,学生胡卫强从西安乘火车返回学院,天降暴雪,火车晚点近6个小时。马登武从下午4点多就到火车站,一直等到晚上10点多才接到胡卫强。一到家,他赶紧打来热腾腾的洗脚水,胡卫强冻僵的双脚还没伸进盆里,两行热泪就流了下来。

生病住院后,医生“命令”马登武休息,他就用手机指导学生科研攻关,电话一打就是半天,几块电池轮流用。

2012年国庆,马登武做完肝脏移植手术后返家的第3天,就把临近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叫到家中,把投影仪支在客厅,逐人审阅毕业论文,一干就是一下午。学生们走后,马登武累得睡了一天一夜。

住院的一年间,马登武的10多名硕士博士排了值班表,主动到医院轮流照顾他,给他穿衣洗澡,就像亲生儿子一样。

当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一直陪伴左右的博士生张勇亮提出要认他作父亲,这让从老家赶来照顾马登武的姐姐非常感慨,她说:“我的孩子也未必有这么孝顺。这辈子,弟弟活得值了!”

在马登武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正是某研制任务的攻坚阶段。他叫来那个担任主要攻坚任务的学生,鼓励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陪你战斗到底。”

人们说,马登武用生命的烛光,照亮了学生的未来。如今,他培养的很多学生都已经成为科研战线的骨干。

2014年3月15日,马登武交完最后一笔党费,因肝癌晚期医治无效,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天距离他50岁生日还有100天。(丁小峰 顾亚根 李昊)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