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效梅:开学的日子我终生依恋

时间:2016-07-01 11:03:21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基础教育·师者】

教师节,是每一个教师的节日。那些曾经在讲台耕耘过的老师,我们记得您。

她之于教育,犹如梅花抱雪;她之于学生,仿佛春晖蕴绿。她是将届鲐背之年的新中国第一批特级教师、史家胡同小学退休教师张效梅老师。

张效梅:开学的日子我终生依恋

张效梅老师和学生的合影

在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带着全体史家人的祝福,来到位于西城区三里河的张效梅老师家。寒暄落定,阳光缓缓地倾泻进来。这时才看清张老师身形修直、坐姿挺拔,浅灰色外套熨得像大理石一般平整。一头银发丝缕分明,犹如她漂亮的板书。我们差不多是促膝而语。一说起教育,张老师笑意似潮、话语如瀑。

从20世纪50年代起,张老师与史家结缘63载,始终关注着学校的发展,仅收集的政策文件、教育报告、史家新闻就有厚厚几摞。“这两天看到北京新闻播报史家开学典礼,我十分激动!”张老师抓着我们的手,兴奋得像一个刚刚踏入校门的新生。多年前,她曾说:“我的节日是9月1日,开学的日子我终生依恋。听见铃声,听到清脆的童声,走进教室,我就会无比幸福。”今天,她依然心随学开、情伴校生。这一刻,我们感到时光凝固、师者不老。

随即,漫漫岁月在张老师的回忆中无尽地荡漾开来。她说到当年接纳她成为史家教师的刘希真校长,说到后来的赵香蘅校长、卓立校长,还说到与她共事的孙维环老师、王世朋老师、康文信老师等等。说起这些老领导、老战友的时候,张老师几度哽咽、话语凝绝。由于长年讲课用嗓,她的声带做过两次手术。此刻,她略为喑哑的声音因骤然涌起的思旧之绪而不时消歇。几年前,张老师一度疾重病沉。她从床上挣扎着撑起孱弱的身躯,执意来到日夜牵怀的史家小学,走进一个个教室,站上一张张讲台,留下一帧帧照片。

当年,下班后的张老师可是常常备课到凌晨两点都不会消歇的啊!“每当夜晚的灯光熄灭,我虽已精疲力尽,脸上皱纹增添,但心里却感到十分丰满。因为备课时的字斟句酌,上课时才能于抑扬顿挫的声调中打动孩子们的心弦;日记批改后的精确分析,才能抓住孩子们的思想脉搏。”这段话被收录在张老师的近作《梅花不老青山在》一书中。书中不仅荟萃了张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而且集纳了学生、同事、友朋和社会媒体对她的教育写照。张老师取来图书接着说,她曾经上《中条山的风》一课。当时资讯远不如当今发达,为了弄清“中条山”的地理位置就花费了不少周折……听到这里,为了让已经长时间讲话的张老师稍事休息,我们连忙说:“这个故事网上有,您听是不是这样。”于是,把她如何为了弄清山风的风向及其背后的深意,不仅跑去请教自然老师,还找来全国地形图仔细研究的备课过程如实勾勒了一番。张老师点着头说:“由于备课太辛苦,我曾经在课堂上突然晕倒过两次,但事情过去后还是接着备课、上课。”

2007年,史家小学为恭贺张老师八十大寿,特别举办了“用生命中最宝贵的年华为史小奠基”庆祝会。会上,张老师出语激昂:“教育之重任,就是以灵魂塑造灵魂。如果有人问我,以什么尺度去衡量一个老师对事业的忠诚,我的回答是——热爱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服务于学生,这就是一个标准的尺度。”

近年来,王欢校长一直倡导,每一个史家教师都要成为“品行端庄的文化人”,而张效梅老师就是全体教师的典范。

张效梅,1927年生,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任北京市东城区史家胡同小学教师、副校长。197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政府督学室兼职督学。 (王伟 作者单位:北京史家胡同小学)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