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临沂一名即将踏入大学的女孩徐玉玉,遭遇诈骗电话,9900元学费被骗光。徐玉玉在报案回家途中心脏骤停,不幸离世。
深读从全国法院系统获悉,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11月至今,已经审结的使用170号段实施犯罪活动的案件共7起。犯罪分子均是先购入公民个人信息,再根据不同的诈骗对象,编造不同的事由进行诈骗,实施犯罪更为精准。
7案诈骗方式相同
均在事前购买公民信息从2015年11月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各法院已经审结的涉及170号段的刑事案件共有7件,分别涉及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浙江省临安市人民法院、河南省上蔡县人民法院、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福建省安溪县人民法院、河南省确山县人民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

第一类,被告人对购买到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分析,分别扮演行政部门(如民政局、财政局、消防队等)工作人员以及企事业单位人员进行诈骗,其虚构的情节均和受害人身份以及近期从事的活动吻合,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诈骗的成功率。
第二类,被告人在获取公民信息后,实施精准的绑架、敲诈勒索等更严重的刑事犯罪。
如: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被害人谢某、李某乙均证实,他们分别接到了1701922、1703913的手机号码拨打其手机,称可以给他们各自的父亲提供残疾人补助金,最终两人被骗了6988元和1567元。
被害人周某和荣某,分别接到了1702944、1702262的手机号码打来的电话,称国家有一笔新生儿疫苗补贴要打给周某,对荣某称王某某低保事情办成了,最终,周某被骗3226元;荣某卡的余额,显示只剩下70多元钱。
,均接到了一个电话号码为170xxx的电话,准确说出了孩子家庭住址等具体信息,并称有人要出钱要家长的双腿,说孩子妈妈会出车祸,会接到孩子手指头等威胁话语。</p><p>被告人曹建国供述说,其从2015年5月份开始使用170号段号码,因为所买的信息单上有学生家长的电话和身份信息,因此就将北京的学生家长作为了敲诈对象。</p><p>收钱用他人银行卡</p><p>在成功获取了被害人信任后,被告人会指引被害人通过ATM机,将犯罪所得的款项汇至其制定账户,但是这些账户,均不是被告人自己真名实姓名在银行开立的。</p><p><img src=)
同日,还在蒋桂香租住处扣押曾小林的身份证等,其中一张银行卡的户名为赖道高,一张银行卡的户名为曾小林。
据被害人王某丙、乐某、蓝某等人证实,他们均将受骗钱款按照要求汇入了曾小林的账户中。
在北京的这起敲诈学生家长的案件中,被告人之一的宋汉奎供述说,在团伙分工中,他负责买银行卡,买银行卡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诈骗的钱款。
虚拟号段诈骗案数量8月明显增长
近期一份关于170/171诈骗短信微数据报告显示,虚拟号段的短信诈骗数量最多,且从8月中旬开始有明显的增长趋势。
为何170/171成为诈骗分子热衷使用的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