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教育信息网 |>
专家:“幸运少年”正经历“没有逆境”的逆境
名词解释
抗逆力是一种能力:表现为个体身处恶劣环境时有能力应对不利局面,并产生正面的结果。抗逆力的核心因素在于复原,即重新回到压力事件之前所具有的适应的、胜任的行为模式的能力。意思是当我们遭遇逆境和危机时,有能力通过个人与环境的积极互动,找到克服苦难、战胜危机的资源与办法,保证我们依然积极生存,健康发展。
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环境中的危机与挑战是激发抗逆力的先决条件。抗逆力并非一种绝对的能力,适用于何种压力情境,是增加、减少还是改变,取决于个人与环境的互动,并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且不断增强。比如说,同样是父母离异,有的孩子平稳过渡,积极适应,有的孩子则出现逃学、网瘾等行为问题。父母离婚对青少年而言,肯定是挑战。之所以出现不同结果,取决于青少年如何与环境互动,并寻求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资源与方式。
抗逆力的“常规形式”和“非常规形式”:前者是“亲社会”取向的行为方式,包括4C——胜任力(competent)、爱心(caring)、贡献(contribution)、乐群(community);后者是“反社会”的,包括4D——危险的(dangerous)、违规的(delinquent)、失常的(deviant)、混乱的(disordered)。但两者都是抗逆力的具体表现,共同展示了生命的能量、驱动力与生机。还以父母离婚为例,有的青少年刻苦学习,勤奋努力,设法替父母分担。有的青少年消极封闭,回避同学和老师。后者的行为是消极的,但其内在动机缘于维护和保护自己的自尊与面子,动机是积极的,说明个体具有向上、向善的驱力,只是行为方式不好,所以仍然属于抗逆力的表现。
汉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