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校园欺凌 专家开出哪些“药方”

时间:2016-12-13 13:15:59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儿子在学校男厕所被同学用有厕纸、尿液的垃圾筐扣在头上,被同学取不雅绰号,出现失眠、情绪激动、恐惧上学等症状,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生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

近日,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社交平台流传,文中关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二小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引起广泛关注,目前事件仍在调查中,但校园欺凌这个话题再度引发热议。

据统计,2014年至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共43起。其中,2015年3月以来就有26起。校园欺凌频发的原因是什么?出现校园欺凌事件如何追责?面对校园欺凌,社会还有哪些短板有待补齐?

上小学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发生校园欺凌这样的事情,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检讨,有没有从小给孩子一个自尊自重自强的教育,重视孩子内心的成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阮齐林认为,校园欺凌案件频发背后应探讨的并不是一己之责。

阮齐林提出,校园欺凌主要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的行为,该类行为的发生存在一个氛围,即以多欺少或是恃强凌弱。阮齐林称,从心理层面上说,欺负者与被欺负者对欺负这件事情是认可的,欺负者不会觉得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被欺负者通常也因害怕而默默承受和不敢反抗。校园欺凌涉及到人性中潜在的兽性,关键是看家长、学校和社会有没有及时发现并加以引导。

心理教育工作者钟秉颖表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并不是一个偶然的行为,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应该关注发生欺凌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如何产生的?

钟秉颖举例称,小孩之间以玩笑恶作剧之名发生相互推搡摩擦时,一般会发生两种情况:一是一方在无意推搡后进行了道歉,另一方及时表达不愿被这样对待,双方的矛盾得到化解;二是在一方推搡后哪怕说了对不起,另一方也要反推回来以牙还牙,矛盾不断升级,并种下一些恶与恨的因子。在这些小事上,老师与家长往往会以为是孩子间正常的打闹,但在孩子心中会不断积累委屈与不公,又没有成人的干预,等下次一方找到另一方的弱点时,就会进行有目的的报复。

专注于反校园欺凌的减低校园欺凌公益项目负责人沈旭认为,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时,我们是否可以不要那么快判断孩子是恶意还是非恶意,而是去了解过程,分析每个步骤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沈旭曾经接触过一个有校园欺凌行为的孩子,这个孩子存在智力发育障碍,行为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要看到比他弱小的同学,就会上前进行挑衅,并观察对方反应进行下一步的攻击,或用脚绊倒同学,或向同学吐口水,老师一度劝其退学。我刚遇到这个孩子时,就在想为什么这个孩子有那么强烈的攻击行为?

沈旭通过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后得知,这个孩子由于智力原因,从小时常被小区里的同伴恶作剧,上一二年级的时候被女生欺负,被同学脱裤子,等他长大一些后,就有了要欺负女同学的意识。沈旭说:怎么判断目的是恶意的?欺凌行为背后一定是恶的吗?产生恶之前发生了什么?这值得我们重视。

在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看来,处理这类事件要遵守一个原则:以保护孩子为前提,教会孩子成长,教会他们怎么去面对生活,而不是让他们受到惩罚和伤害,让他们感到害怕,害怕并不能解决问题。

要把孩子当成孩子。李玫瑾谈到,家长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学之间相互欺负的事件在全世界都是不可避免的,家长要做的是教会孩子遇到这种事情时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与处理。

阮齐林也认为:校园欺凌不是存在于一个国家的现象,也不是当下才有的行为,想要得到改变,家庭和学校进行基本的仁爱教育是基础,小学时期正是树立和培养素质文化的重点阶段。家长在此阶段应关心孩子的行为变化,老师应避免对学生使用熊孩子笨孩子等称呼,对班上成绩优秀与处于下游的同学都要进行表扬和鼓励。

沈旭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在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时,他们的经验是先对老师、家长进行培训,开设老师和家长责备孩子的艺术方法课程,协助双方共同构建与孩子相处的模板。

除了需要进一步加强仁爱教育,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校园欺凌事件随处可能发生,这是个有普遍性的问题。但对于校园欺凌,我国目前还缺乏健全的惩戒机制。

此外,熊丙奇提到,校园欺凌案是校内事件,也是公共事件,同时是法律问题,需要司法机关的介入。如果被侵害的一方家长有诉求,学校就应该配合家长起诉施害人家长,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

汉寿新闻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