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干部驻村扶贫记:水稻卖出了肉的价钱

时间:2016-07-24 08:34:56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水稻卖出了肉价钱

湖南大学驻村扶贫记

阳春三月,湖南省隆回县白水洞村,村民李修祥被花瑶族乡亲们团团包围,大伙儿都在抢着承包播种湖南大学指导的富硒水稻。

这和一年前的情景有着天壤之别。那时,扶贫干部们几番上门动员,最后通过众筹出资,并承诺实产实销,才有33户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种植了70亩富硒水稻。

对于这种从出资请着种到村民自己掏钱抢着种的变化,挂职隆回县委常委、副县长的湖南大学干部李飞龙用了个时髦的词语获得感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原来,在湖南大学的帮助指导下,白水洞村去年首批试种的富硒水稻,不仅产量大丰收,而且卖出了肉价钱,由过去2块钱一斤的普通米价格飙升至现在10多块钱一斤。一亩田增收了1000多元,收入翻了不止一番。

隆回县是一个人均GDp不及全国1/4水平的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初,该县虎形山瑶族乡白水洞村成了湖南大学驻村帮扶点。

扶贫小组发现,白水洞村海拔高、气温低、日照长,适宜水稻生长,而且这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因此,他们将种植高附加值的富硒米和发展花瑶特色旅游定位为帮乡亲们脱贫的造血产业。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退休教授刘觉民专门从事膳食补硒研究,在他的帮助下,白水洞富硒米有了自己的有机富硒叶面肥技术。这种肥料不仅能增加水稻的亩产量,还使成品米中的有机硒含量准确可控,有利于人体健康。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病虫害防治专家们也没闲着,针对高寒地区的两病三虫,该院副教授谭钟扬研究了一套环保的靶向防治方案,并配制出了药物。

种子、肥料和农药等技术问题解决了,扶贫小组兴致冲冲地准备带领村民们在白水洞大干一场。

然而,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村民们并不愿意种植。在大山里生活久了,他们根本不相信换个米种,一块多一斤的米就能值10多块,更不敢相信这么贵的米能卖出去。

这一刻,扶贫小组真切地体会到了转变当地人的观念才是扶贫最大的困难。白水洞的僵局传回湖大后,学校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给两位扶贫小伙支了一招:山里的人们不相信米的价值,城里的人是相信的。我们身边的老师都很关注食品安全,高校这块儿的市场就不小。我们可以探索一种众筹模式,订单式生产。

就这样,扶贫小组游说了一队由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教师们组成的目标众筹客户浩浩荡荡前往白水洞实地考察。最终,白水洞的富硒米采取了众筹农业模式。由12户组成的众筹小组共同出资,负责生产资料的购买,并以高于当地市场价20%的价格回购稻谷,种植户只要按要求管理好稻田即可。

听闻不仅没有成本,连买家都有了,挂任村第一书记的曹镠驻点的农户李修祥动员了33户村民拿出70亩水田参与种植。

自从在白水洞有了自家的粮仓,众筹小组的成员们隔三岔五就要驱车前往实地观察,并在微信朋友圈里实时直播粮仓成长记。还没有收割,源源不断的订单就来了。我周边的同事们都要求从我这儿分个两三百斤,甚至还有企业发来了大批量订单,两万多斤花瑶白水洞系列大米早早就被订购一空了。一位众筹小组成员说。

以前种一亩田收500公斤谷子,总收入1500元,除去成本还剩800元。现在,同样一亩田增收了1000元,翻了一番还不止。明年我要把自家的田都种上富硒米!李修祥难掩兴奋。

看着李修祥们的收入喜人,不少原本持观望态度的村民跃跃欲试。去年刚开始种的时候还需要我们做工作,现在天天有人找我,让我今年一定要给他种,生怕把他忘记了。李修祥说。

最后村支两委商议,2016年在全村选择70亩优质梯田,由7户人家牵头建立合作社,出资购买农资,免费分发给贫困村民进行统一种植,合作社对种出的合格水稻以高于市场价回收。湖南大学将2015年打造出的花瑶白水洞富硒大米品牌、技术、外观设计等内容授权村集体,同时帮助销售。

与富硒米一同在朋友圈广为传播的,还有白水洞花瑶族的民俗风情。春分时节的花瑶,有新鲜出炉的特色美食猪血丸子;处暑时节的花瑶,有传统民族节日讨僚皈。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不仅为花瑶拍摄了一个原生态风味十足的宣传片,还将花瑶搬上了意大利米兰第42届世博会。

这种一传十、十传百的口碑式传播,让这个2014年一年接待外来者不到50人次的山村,2015年接待超过1万人次,村里的农家乐也由1个发展到4个。村里的媳妇姑娘也都就业了:导游、民俗表演、绣工

去年是初步的试验,未来,随着互联网+下的定制平台的建设与完善,白水洞村会吸引到更多的社会资源,富硒米的生产也将会促使加工、物流、仓储等加工企业加入,从而有望催生出一产带三产促二产的区域生产模式。谈及白水洞的未来,李飞龙信心满满地说。

汉寿新闻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