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挂科叫家长?惩戒要痛感也要讲常理

时间:2017-06-02 17:15:55 来源:汉寿教育信息网

大学挂科叫家长?惩戒要痛感也要讲常理

  对于犯错“叫家长”,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到了大学还找家长,要不是为了刻意怀旧,就真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西安一所大学的学生在网上曝出,该校通知凡是挂科的学生都要叫家长来学校。学院一名负责人介绍,学校有一个学业预警机制,达到最高的红色预警时,除了寄发通知书,还会电话沟通,邀请有条件到校的家长来校就学生学业问题面谈,“我们没有强制家长必须到学校来”。

  学校的解释,消除了“必须”叫家长这样的误解,但也肯定了“有可能”叫家长这样的措施。对于犯错“叫家长”,很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中小学阶段。到了大学还找家长,要不是为了刻意怀旧,就真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

  对于大学生来说,除非极个别少年特招生,都已超过18岁,都是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他们不仅是法律上的成年人,在社会上也早就应该能够自我约束,有实现自我追求的目标和规划。从这个角度讲,动辄叫家长,虽然说不上侮辱,至少是对学生自控能力的严重不信任。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记一个现实——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约束过多的情况。学校和家长往往密切配合,将学生的学习生活规划得满满当当,牛不喝水强按头也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罢,反正是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的结果就是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钱颖一教授所说的,学生素质方差很小,没有太差的,但也磨平了拔尖的。

  而我们的大学,在招生时往往能使出“洪荒之力”,抢起状元来花样百出,后续培养环节却“后劲不足”,给人留下严进宽出的印象。许多一流大学也都缺乏对本科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的关注,“把高考状元一网打尽,然后自生自灭”的现状让人心痛。

  学生被动学习了十几年,一些人在高考结束后便突然松懈,加之高校的教育方式仍停留在上大课挣学分阶段,如果没有严厉的规范训诫,自然会有一部分学生疏于自我管理,得过且过,自我放逐,成绩自然不会理想,挂科也在所难免。

  对此,高校迫于社会舆论和家长压力,就可能采取严加管教的措施,于是乎奇葩校规频现,诸如“男女同学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高校学生谈恋爱要实名登记”,“周末回家住宿需要提供房产证”等等,这些校规被人们调侃为“笑规”。这些规定,管束的效果一定会有。我相信,只要是教育,把小学那一套用到大学,一样能达到一定的管束效果。

  但是,这是我们需要的高等教育吗?当然不是。教育的第一规律是因材施教,用钱颖一教授的话说,就是承认方差的存在,容忍所谓的差距存在。这种差距表面上是一部分学生的沉沦,但这也可能是另外一种重要能力的开始,那就是不经外界训导而主动求知的能力。这种能力会伴随人的一生,越早培养,越能在成长后半程实现超越。

  因此,高校的宽进严出更应该是标准的,而绝不是过程的,否则就是把高等教育初等化,永远在管束,学生永远觉得有人托底,把学习当成任务。自我管理能力都没有,又何谈创新型人才呢?

版权所有:汉寿教育信息网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