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新湖南:智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他们各有妙招日期:2016-12-29 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作者:
导读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民族兴将莘莘学子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讲话,是新形势下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
如何通过深入学习贯彻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本报特约高校领导、教学能手集思广益。
积极创新,让高校教师的德育形象更加丰满
高文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立德,在我国传统教育所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居于首位,是教化育人的基础内容。当前依然强调立德,是因为在高校教育中立什么样的德、如何立德以及立德为了什么,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息息相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负责人,道德在他们自身言行、教研活动中的呈现程度与价值分量,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诸多棘手问题:教学理念受到欧美教育霸权的倾轧,教学内容受到利益多元主义的冲击,教学方式遭到网络信息技术的解构,导致教师的德育形象不够丰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缺少足够说服力。基于此,我们应紧密围绕党中央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大战略、大部署、大动作,加快建构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高校德育体系,让高校教师的德育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创建德育新理念,塑造高校教师率先垂范与主动作为的形象。德育不应当只停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层面,因为半桶子水的说教通常只能做到道德漫灌,却难以让道德精髓入脑入心。比如某些教师在思政课堂上惯于自吹自擂、自弹自唱、自说自话,或动辄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对学生进行不平等的道德灌输,殊不知这是学生甚为厌恶的德育方式。教师作为德育主体,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明德、信德、践德的过程中廓清德育脉络、改进师德师风。为了实现对学生全程、全方位的德育,教师还须主动作为,把教学场域、生活场域、实践场域甚至思辨场域紧密串联起来,将学生以往各种割裂的、碎片化、零散式的道德认知,统整到马克思主义主流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
开拓德育新思维,树立高校教师勤于思辨与敢于担当的形象。道德从来都不是铁板一块,哪怕是属于同一个意识形态框架下的道德标准,也会因时、因势、因地、因人而发生变化。高校德育,同样应涵盖国之大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私德等多元内容,并且会伴随经济社会发展与施教对象差异而变化。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思考,作为把关人进行德育内容的筛选审查、调整优化,以勤于理性思辨来反击只重大德而忽小德、只谈公德而忌私德的陈旧德育思维。在德育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具备作为呈现者、宣传者、解读者与监督者的责任担当,敢于在少数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误读、曲解甚至污蔑中拼出一条阳关大道,使主流道德观成为师生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准绳、行为规范。
强化德育新话语,夯实高校教师善于表达与贴近学生的形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弱化,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话语问题。比如一些教师讲课时满堂都是枯燥的理论术语、概念定义,与言语鲜活的学生显然不在同一频道上,互动效果可想而知。此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话语的去中心化、去权威性、去真理性、娱乐消费性、碎片猎奇化等已日益成为一种显性趋势。对此,高校应抓住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契机,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感召力强的德育话语系统,将道理讲明白、观念说清楚,与其他学科话语形成强大合力,坚决抵制普世、虚无话语体系。德育话语的强大效力,源于师生之间道德情感上的强烈共鸣。因此,教师应主动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及道德诉求,大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亲和力,从而使学生真懂、真信、真用。
搭建德育新框架,彰显高校教师知行合一与经世致用的形象。当代高校所倡导的德育不是故纸堆里的经院德育,而应该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的实践德育。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这便是高校德育的基本框架与遵循。将这四个相统一进一步凝练,就是知行合一与经世致用,这也是中南大学的校训。一方面,知行合一是德育的基本范式,没有理性认知的行动很可能是肆意妄为,没有行动检验的认知很可能是乌托邦空想,知行合一才能让教师主导下的德育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经世致用是德育的最终目标,立德树人就是教师在治学、做事、为人中教导学生正确地认识与改造世界,形成师生德育共同体,使学生在进入社会、担当不同职责时,敢于发现问题、直面难题,善于在行动中积极点题、成功破题。
(作者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智库首席专家,教授)
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思政课堂
龙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
当前,进一步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理论宣讲、开放式课堂等为抓手,打造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富有亲和力的移动思政课堂。
走近学生,让思政课堂亲起来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加强人文关怀。而在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下,师生缺乏深入沟通。因此,我们可通过思政课教师下班级、访寝室、走近学生,让思政课堂亲起来。
思政课堂移动下班级。依托班级和社团,由思政课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由思政课教师结合传播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比如解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给学生作时事报告,力争做到深入浅出、情理并重。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兼任高校党校教师,给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使他们更觉熟悉与亲切,接受度也更高。
思政课堂移动下寝室。教师既要教育、引导学生,又要关心、帮助学生,经常下寝室与学生促膝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回答好学生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自然而然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思政课教师只有多联系学生、多聆听学生的声音,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理服人;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温暖,以情感人。对于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们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反映,架起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促成问题解决。
巡回授课,让思政课堂火起来
在传统思政课教学模式中,师生较为固定。而举办开放式思政课堂,邀请教学名师到各高校巡回授课,可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让思政课堂火起来。
目前,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项目较多,既有教育部组织的培训,又有各省各高校组织的培训,而以开放式课堂这种示范教学形式促进能力提升的相对较少。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应进一步抓好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一是建立优秀师资共享机制。各高校可按正常教学进度邀请来自外校的国家级思政教学名师、教学能手等为学生授课,同时邀请多所高校讲授同一门课的教师随堂观摩、课后展开探讨。也可组成名师团队,到各高校巡回示范授课。二是建立师生交流机制。课后邀请教师与学生代表面对面一起评课,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在及时互动中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建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由于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当前思政课程资源共享存在一些阻碍。应以举办开放式课堂为契机,组织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共建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融入实践,让思政课堂动起来
高校思政教育通常是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模式较为单一。改进思政课教学,应多把课堂搬到文化名胜、革命旧址,移到社区、田间地头,要多带领学生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让思政课堂动起来。
寒暑假和其他节假日也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黄金时间。可由思政课教师分组带领博士、硕士和本科生深入农村、社区,与群众吃同住同劳动,同时围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等主题进行理论宣讲和调研。如此一来,既可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世情、国情、社情、民意,全面、客观评价当代中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民族复兴伟业之中;也可促进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还可改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的片面认识,提高学习兴趣。社会实践、各界群众是思政课最好的助教,将思政教育多融入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将获益匪浅。
对接网络,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时代在变,大学生也在变,不同时代的大学生自然各具特色。但事实上一代代大学生对祖国发自内心的热爱、对社会发展的美好期待,以及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一直没有改变。对于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利用新媒体新方法,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现代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实现师生零距离互动,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发挥新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的作用。这些以权威性和即时性为鲜明特点的新媒体,可以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帮助学生形成对现实社会的正确认知和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由衷认同。因事而化,就要加强问题意识,针对国家大政方针和学生所思所想所惑开展教学,化解学生心中的疑问;因时而进,就要让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最新战略决策及时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因势而新,就要根据国内外最新形势,及时更新、扩充教学内容,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
发挥思政课教师名师博客、微博和微信的作用。根据新形势下思政课的特点和任务,针对信息网络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建设由思政课教学名师组成的名师博客群,利用博客、微博、微信等开展教育,把课堂搬到青年学生青睐的互联网。
(作者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网俱进
唐亚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当今人类社会已迈入互联网时代。我们应与时俱进、与网俱进,以网载道、以网传道,充分运用网络新技术新业态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
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和践行的总体规划。
重视顶层设计,制定科学的行动指南。要强化目标导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紧扣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大任务,将目标聚焦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上。要坚持因势利导,摸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脉搏、成长中的烦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打造大学生网上精神家园。
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要坚持依法治网,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校园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要推进校园网络空间监管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网络警察等专业性监管队伍,加大对网络低俗语言、网络谣言、网络色情等网络雾霾的监管力度,筑牢无形战场的安全护盾,营建清朗的校园网络空间。
推进同心同行,打造坚实的工作合力。在高校网络建设中,政府应着重发挥好整体设计、政策导向、建章立制等方面的主导性作用;高校、大学生要着重发挥好主体性作用,打造示范性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推出优质公开课网络视频、慕课、翻转课堂等在线教育,壮大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微博微信集群、校务微博微信公众账号等微阵地,以共建共享的网络课堂延伸和拓展思政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
优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和践行的供给侧结构。
有效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化供给,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和践行中的育人作用。要明确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文化活动的供给主体,让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的网络化有人抓、有人做、有人管,推动形成高校网络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景象。要加强对校训、校风、学风等的网络化推广力度,让其成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载体。
有效推进全面、客观、真实的网络新闻资讯供给,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和践行中的引领作用。要加强校园新闻网站建设,运用H5、VR技术开辟图片化、数据化、可视化的网络新闻专栏专题,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力。要加强网络新闻采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力军。
有效推进健康高雅的社交媒体内容供给,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和践行中的导向作用。要确立社交媒体运用在技术支持、价值引领等方面的规范要求,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移动社交媒体传播平台,推动先进思想理论在掌上、指尖的及时精准传递。要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素养高、人员相对稳定的社交媒体队伍。
贯彻落实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培育和践行的基本准则。
吹响网聚正能量、贬斥假丑恶的集结号。正能量是一种向上的力量,追求光明正义、追求理想信念;正能量是一种向前的力量,不畏艰险、不拍挫折、不惧权贵;正能量是一种向善的力量,包含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高校网络空间建设要以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原则、根本要求,既要自觉传递强大的网络正能量,主动发出悦耳动听的网络好声音;又要掌握网络阵地攻防的制胜之道,用好网络舆情这个晴雨表,切实打败坏声音,营造健康、文明、理性的网络舆论生态。
走好以网为媒、网聚人心的新型群众路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和践行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为此只有适应广大学生需求,遵循教育规律和网络生产传播规律,才能网聚好人心。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已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生存、生活状态,手机摇身一变成了他们比亲人还亲的心肝宝贝。这也使得他们了解思想信息的时间、接受思想信息的终端发生了明显改变随时随地通过微博、微信、微视频了解大千世界和各种思潮。为此,高校网络空间建设应力戒简单化、机械化、无感化,要综合运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数字化、碎片化、移动化、多媒体化等方式,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插上飞翔的翅膀,提升其价值引领活力。
推动重视意见领袖与唤醒沉默多数两相结合。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发言人的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具有特殊作用,但沉默的大多数同样需要重视。为此,高校应积极培育以教学名师、师德标兵等为代表的忠诚可靠、素质过硬、能打胜仗的意见领袖,提升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要主动设置议程,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网络文章认证制度,营造鼓励网络发声的良好舆论环境,凝聚起沉默大多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共识。
(作者系湖南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链接:
http://m.voc.com.cn/wxhn/article/201612/201612290730349976.html?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
责任编辑:郭婧
注:转载该文请注明来源:湖南大学新闻网
汉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