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新闻
“区域与国别战略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在北大举行日期:2016-12-05 来源:北大新闻网 作者:2016年12月3日上午,“区域与国别战略合作论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1报告厅召开。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前副部长杨福昌、香港城市大学前校长张信刚,以及来自北大外国语学院、历史学系、考古文博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校内单师生和在京兄弟院校的学者百余人参加了论坛。
林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国的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中国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在这种情况下,区域和国别研究的学科建设必须被提上日程。北大要为国家培养一批了解世界,真正能为中国的大政方针提供建议的栋梁之才。
北大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平文和北大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先后主持了上午的论坛。杨福昌和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荣新江、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杭侃、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付志明等5位学者在上午的论坛上作了特邀报告。
杨福昌以“浅论‘一带一路’成就及中国政策”为题作了报告。他从自身多年的外交经历出发,指出中国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三年间,提出了愿景和行动文件并指定三个部委负责实施,成立了 “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是“倡议”,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是基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张信刚在题为“东方学、区域研究、‘一带一路’研究”的报告中介绍了“东方学”研究的学科起源、“区域研究”学科的历史和现状。他指出,现在的“一带一路”研究热是北大发展区域研究的一个契机。在现有的院系架构上选择少数几个“一带一路”地区,成立具有标杆性质的区域研究,对北大而言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王逸舟以“对区域国别研究的一点思考”为题作了报告。他指出,中国的区域和国别研究近年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内在进步有限,缺乏不同领域间的对话。他提醒研究人员在区域国别研究中不要跟风、追话题。
荣新江在题为“北京大学的中亚研究:回顾与展望”的报告中介绍了北京大学中亚研究的历史、发展状况及贡献,以及近十年北大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哈佛大学等机构进行的交流与合作情况,并对今后的中亚研究进行了多角度的展望。
杭侃作了题为“国家文物系统涉外考古工作的进展与展望”的报告,介绍了目前涉外考古工作的基本情况,并结合外交布局、文化外交、援外体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下合作、经费保障等多个角度,谈了涉外考古工作的初步设想。
付志明的报告题目为“北京大学与中东研究”。他从1946年阿拉伯语系成立作为时间节点,介绍了70年来北大中东研究不断发展的情况,认为国内的中东研究情况与美国等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他对新形势下北大如何引领“中东区域研究”,以及如何培养更多的地区研究人才谈了自己的看法。
当天下午,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继续进行,与会学者们在三个分会场分别就“一带一路沿线区域与国别研究”“中东研究”“中亚研究”三个专题进行了研讨。本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委员会、北京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校报记者/王瑞 邓艺)
编辑:江南
汉寿大学